北京時間4月16日9時56分,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。翟志剛首先出艙,面帶微笑,他表示感覺非常良好,并向祖國和人民報告,圓滿完成任務。
深感無限自豪的同時,也突然想起我國航天人員任務完成后有去拜訪錢學森的習慣。記得在我大學期間,關于錢學森的人物傳記類電影《錢學森》在全國上映。該影片詳略得當介紹了錢學森的生平及貢獻,也是從這部電影我了解了錢學森的偉大成就。1911年12月11日,錢學森出生于上海,籍貫浙江省杭州市;1923年進入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學習;1929年考入鐵道部交通大學上海學校機械工程學院鐵道工程系;1934年畢業于交通大學(今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),并考取清華大學第七屆庚款留美學生;1950年因為返國事宜被美國非法拘禁,他在美國身陷囹圄時,他堅持工作和學習,筆耕不輟,《Engineering Cybernetics》(工程控制論)1954年橫空出世,震驚世界;1955年經過黨和國家多方努力,歷經磨難坎坷返回祖國;1956年出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第一任所長;1957年出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任院長,同年補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(院士);1958年創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并出任首屆主任;1984年被增選為中國科學院主席團執行主席;1986年當選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三屆全國委員會主席;1986年至1998年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、七、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;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。
通過該影片,通過他的生平和貢獻,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愛國情懷。錢學森在美國求學期間,師從馮卡門,在他決定回國報效祖國時,馮卡門問錢學森:“回中國后,你可以做些什么?難道去種蘋果嗎?”錢學森堅定的回答:“是的,我可以回國種蘋果”。當時,錢學森在美國享受良好的試驗條件和優渥的生活條件,但是,錢學森仍堅定回國,即使被非法拘禁,他也多方求助,積極探索回國之路。返回祖國后,承擔幾近空白的中國航空航天及國防安全重任,一切從零開始,組團隊、培人才、建學科、立標準,為中國航空航天及國防事業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。相較于現在諸多所謂專家名流為了某些利益,背棄初心,選擇投效他國之輩,我們被錢學森那個時代的先驅深深地感動著。尤其在回國之初,錢學森接受重擔之后,身赴沙漠腹地秘密開展試驗研究,面對國內貧瘠的工業基礎,他受到諸多打擊。但是,在面對黨和國家竭盡全力的支持,面對大家積極投身國防事業發展而背井離鄉、隱姓埋名數十載的同事猶毫無怨言,面對科研團隊從零開始仍對國防的建設熱情高漲,他信心倍增,帶領大家攻堅克難,從基礎開始,在荒漠深處播下“蘋果樹種”,以無私奉獻的汗水和熱血澆灌,才有了今天的蘋果樹下談笑風生和國泰民安。
在影片中,還有一段講述了我國核安全事業遭遇瓶頸期,需要一個精通力學的核物理學家,錢學森找到自己的師弟郭永懷,并對他說了一句話:“手上沒有劍,和有劍不用不是一回事”。說這話時,錢學森堅毅卓絕的眼神和鏗鏘有力的聲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讓我深刻體會到國防實力才能決定國際站位,沒有強大的國防實力,在國際上就會遭受欺負和侵略;叵胛覀儑业慕,飽受外族侵略,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,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,錢學森及我們國家一代又一代的先驅前輩,為了祖國的強大奉獻了他們一生,才有了如今我們生活的和平社會,才有了現在繁榮富強的中國。
我們國家航空航天和國防事業,從建國后的一片貧瘠,到現在的“蘋果樹”滿地開花結果,回國種蘋果樹的錢學森功不可沒。錢學森對我們國家科學事業的進步和發展,對國防事業的鞏固和發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,我們應該牢記錢學森的卓越功勛。同時,繼承錢學森為國奉獻,堅定信仰,腳踏實地,從每一件小事開始做起,不讓每一件事情存在疑問。每每想起錢學森老前輩對我們國家做出的貢獻,我都覺得熱血沸騰,每每看到國慶大閱兵中各種“蘋果”閃耀奪目,我都會感覺無比自豪和安全。
現在我們國家正處身于百年之大變局之中,加之近幾年世界受到新型冠狀病毒影響,各個行業均受到了較大的影響,我們作為職業教育從業人員,應積極投身國家建設和為國家培養新型技術技能人才之中去。近幾年國家逐步提高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和關注,不論是學生還是老師,均應堅定信心、下定決心、樹立恒心,以“職業教育大有可為”為激勵,不斷提升技術技能,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奉獻力量,為祖國的可持續發展和繁榮添磚加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