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《百鳥朝鳳》的故事發生在陜西一個叫無雙鎮的小村落里。在這八百里秦川之上,小到農閑聽曲兒解乏,大到婚喪嫁娶,都離不開嗩吶匠人的演奏表演。
焦三爺是遠近有名的嗩吶老藝人,是無雙鎮嗩吶行業的領軍人物,《百鳥朝鳳》這支高難度的曲子,也只有焦師傅才能勝任。他帶領著自己的焦家班,和徒弟們默默的傳承著嗩吶這一傳統文化,F在焦三爺老了,迫切需培養自己的接班人。
小徒弟游天鳴初進焦家班時年幼稚嫩,對焦三爺十分敬畏,雖然心有不甘被父親“拋棄”在焦家班學藝,但仍有為爭家門榮光全力博取師父認可的信心。能夠進入焦家班的學子必須人品端正,忠守嗩吶藝人的德行,從骨子里做到“嗩吶離口不離手”,為考驗兩個徒弟是否符合標準,焦三爺平時不茍言笑,外冷內熱的師父使盡招數……
我有幸生長于嗩吶之鄉,從小便耳濡目染,可以說,嗩吶伴著我長大。從電影《百鳥朝鳳》當中,我能找到一種強烈的共鳴。
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貴在堅持。嗩吶演奏,需要吹嗩吶的人擁有勝于常人的肺活量?烧摲位盍,天鳴比不上師弟藍玉。師傅讓天鳴用蘆葦桿吸河水以提高肺活量,日復一日的練習,終于有一天天鳴用蘆葦桿吸到了河水,他興奮的跑去告訴師傅。師傅沒有說什么,只是默默的給他換了一根更粗更長的蘆葦桿……從電影中我們能看到,主人公天鳴能夠接受師傅的技藝傳承,得益于對嗩吶演奏的不斷堅持練習。正所謂“臺上一分鐘,臺下十年功”,我們的學習也是這樣,只有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知識,打牢基礎,才能得到質的飛躍。
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需要與時俱進,不斷創新。電影中,一次天鳴所帶的游家班去做演出,東家同時請了西洋樂隊。觀眾出于獵奇心理,都紛紛跑去觀看西洋樂隊表演。嗩吶的演奏受到了異國音樂文化的沖擊。當今世界,不同國家的文化相互交融,如何在世界文化大融合中,綻放出自己的光彩呢?我認為,這離不開與時俱進的創新,當人們對一種事物的新鮮感漸退之后,如何才能讓觀眾一直喜愛呢?只有創新。中國在5000年文明之中,孕育了許許多多的傳統優秀文化,像我們的戲曲文化,詩詞文化,書法文化等等,都離不開創新。文化工作者們、文化傳承者們可謂是任重而道遠。
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需要不斷提高社會層面的文化認可,提高大眾的文化自信心。在電影中,天鳴的發小結婚并請了八人同臺的嗩吶演奏,但演出還沒有結束,就被發小用紅包叫停了。發小只是拗不過父輩的思想,才走了一個形式罷了。以發小為代表的年輕一輩,并不對傳統的嗩吶文化報以極大的認同。嗩吶精神沒有更深的感染人心。這提醒我們,在對傳統中華優秀文化進行傳承的時候,要從多方面提高普通群眾的文化自信心,提高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。如此以來,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植根在人民群眾內心,影響人民生活的點點滴滴。
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需要師傅們因材施教,循循教導。電影中,焦師傅看出來天鳴氣力不足,便對他制定了合適的教學方法。用蘆葦桿吸水以鍛煉提高肺活量,故意不帶他演出;先給藍玉發嗩吶,也是為了磨練天鳴的心性,使天鳴能夠放平心態,刻苦練習嗩吶演奏的技巧,達到“從骨子里做到,‘嗩吶離口不離手’”的境界,最后成為了一名合格的嗩吶匠人。正所謂伯樂常有,而千里馬不常有。有天賦的徒弟,同樣也離不開師傅的耐心教導,離不開師傅的認真培養。
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需要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產業發展,給文化傳承者提供更多的展示舞臺,讓他們可以憑借本文化的一技之長,創造更多的財富,好好地生活于當下。電影當中,天鳴的師哥們為生計所迫,紛紛離開嗩吶行業,去城市做工,甚至有人受到工傷,一輩子不能再吹嗩吶。嗩吶傳承人的數量日趨減少,嗩吶文化產業受到了沖擊,甚至沒落,這點引人深思。
影片中,吹嗩吶這種傳之久遠的民間藝術,不僅僅是為了娛樂,更是對已故之人生前的評價——德行平常的一般人,只吹兩臺,品德中等的人吹四臺,上等的吹八臺,最具有德高望重的人才,有資格吹《百鳥朝鳳》。任何優秀傳統文化,都有它存在的深刻內涵。正所謂內行看門道,外行看熱鬧,我們在欣賞傳統文化藝術表面的同時,更應該深挖其內在美。
觀看了這部影片,給我極大的心靈震撼。讓我深深體會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嗩吶藝術的魅力,也極大的提高了我的文化自信心。在當今世界文化交流中,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,要堅持一個原則“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與共,天下大同!蔽覀冏鹬夭町,理解差異,要吸取外來藝術文化的精華,將創新融入到本土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當中。如此,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能綻放出更璀璨的光芒!